近日,21世纪以来第20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发布。在关于“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专门章节中,出现了“严厉打击盗挖黑土、电捕蚯蚓等破坏土壤行为”的明确表述。
野生蚯蚓被称为“生态系统工程师”,是维持生态系统稳定的重要一部分。农田里一旦失去了蚯蚓,易导致土壤板结化等问题;土壤质量如何,也会影响蚯蚓种群的繁衍。因此,野生蚯蚓的数量与土壤、耕地的质量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然而近年来,电捕蚯蚓等不法行为对野生蚯蚓繁殖和耕地质量造成了严重破坏。不法分子受利益驱使,利用仪器设备对野生蚯蚓进行灭绝式捕捉,这种行为导致蚯蚓数量急剧下降,破坏土壤生态环境和耕地质量,影响农作物产量。
2022年12月30日修订通过的野生动物保护法,扩大了野生动物的保护范围。其中规定,违反该法第20条、第24条第一款规定,在自然保护地、禁猎区、禁猎期或者使用禁用的工具、方法猎捕其他陆生野生动物,破坏生态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和有关自然保护地管理机构按照职责分工没收猎获物、猎捕工具和违法所得,并处猎获物价值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罚款;没有猎获物或者猎获物价值不足一千元的,并处一千元以上三千元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由此,依法治理电捕蚯蚓进入新的阶段,严厉打击此类行为势在必行、势在快行。
小小蚯蚓进入中央一号文件,有着重大现实意义。保护野生蚯蚓,就是保护高质量土壤和高标准农田,就是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事关粮食安全和绿色发展的重大战略。相关部门要依据职责和法律法规加强监管,大力整治非法捕杀、收购、加工野生蚯蚓乱象,持续加强对网络交易平台、商品交易市场等交易场所监管,净化网络市场环境。还要加强法治宣传,提升公众保护野生蚯蚓意识,促进全社会共同参与治理电捕蚯蚓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