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随着最后一名犯罪嫌疑人落网,一个流窜于河南北部的犯罪团伙被摧毁。至此,涉及15起案件、涉案金额8万余元的系列盗窃柴油案,在河南省淇县公安局的缜密侦查下告破,3.2吨被盗柴油物归原主。
接连发案
2月18日清晨,淇县庙口镇一项目工地的机械操作员老李发现,本应装满的油箱空空如也——价值3000余元的柴油不翼而飞。这不是个案,自2月5日以来,淇县警方已连续接到类似报案7起,被盗车辆集中在重点项目建设工地,单次损失金额从2000元到8000元不等。
“这些工程车辆油箱容量普遍在300升至500升,每次失窃量相当于普通私家车加油40次的用量。”办案民警算了一笔经济账,更令人担忧的是,频繁发生的盗窃案已影响到多个重点项目的施工进度。
循线追踪
办案民警分析研判发现,辖区发生的几起盗窃柴油案作案手法基本一致,初步判定为团伙系列作案。专案组民警随即开展实地勘查和走访调查,结合“情指行”一体化运行机制,对多起案件进行串并分析。办案民警进一步调查发现,实施盗窃的是一个作案手法娴熟、分工明确的犯罪团伙,该团伙利用夜色掩护四处流窜作案,得手后迅速转移并将作案车辆藏匿,以逃避公安机关打击。
2月17日,专案组民警第8次调取系列盗窃案的案发地公共视频。视频画面中,3个黑影驾驶无牌三轮摩托车在凌晨时分潜入工地,利用帽子、口罩等遮住面部,作案后专挑偏僻的乡间小路逃窜。由于无法确定犯罪嫌疑人身份,案件侦办一度陷入僵局。在累计分析长达200余小时的公共视频后,侦查员发现了关键细节:每次消失前,无牌三轮摩托车都会在淇县与卫辉市交界处停留。
“这里可能有接应车辆!”办案民警立即转变思路,最终发现犯罪嫌疑人在淇县与卫辉交界处转移赃物使用的一辆越野车。这条线索成为打破僵局的突破口,民警紧盯这一线索,连续奋战72小时,终于锁定犯罪嫌疑人党某。
收网时刻
办案民警深入调查发现,党某等犯罪嫌疑人反侦查意识强,均无固定职业和住所。根据前期侦查,犯罪嫌疑人经常出没于城乡接合部的修车厂、小旅馆、饭店等处。2月19日起,专案组民警兵分多路,在犯罪嫌疑人可能出现的地区进行蹲守。
2月20日晚,办案民警通过线索分析出党某位于卫辉一宾馆中。办案民警迅速明确分工,张网以待。
2月21日凌晨,抓捕时机成熟。“警察,别动!”当房门打开的瞬间,抓捕民警迅速控制犯罪嫌疑人,当场查获作案车辆及专业抽油泵等作案工具。经讯问,党某如实交代了犯罪事实。由此,这个流窜作案15起的“油耗子”团伙开始崩塌。2月22日,民警顺藤摸瓜将另外2名犯罪嫌疑人张某、王某抓获归案,缴获被盗柴油3.2吨。
“现在就是很后悔,自己觉得天衣无缝,没想到还是栽了。”讯问过程中,犯罪嫌疑人党某低着头说道。随着讯问的深入,这个流窜盗窃团伙的作案模式逐渐清晰:自2024年11月起,党某等3人先后流窜多地,利用春节前后工地值守松懈时段,采取破坏油箱、虹吸抽油等方式盗窃工程车辆内的柴油。为逃避警方侦查,3人每次作案都更换装扮,利用多种方式掩盖作案痕迹。
“真没想到被盗的柴油还能追回来!”该施工企业负责人握着办案民警的手连声道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