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时秒杀”“全年最低价”“亏本回馈”……消费者在摩拳擦掌、准备“血拼”,骗子在虎视眈眈、伺机而动。
如今的“双11”不仅是买家眼中的“剁手节”,也成为许多不良商家借机制假售假的“狂欢节”。
作为家庭必备用品,知名品牌灯具亦是常被“山寨”的对象。为谋求利益最大化,犯罪分子使用伪劣材料粗糙加工假冒品牌灯具,长时间使用可能引发火灾,侵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同时,这也使品牌方在经济与口碑等方面遭受侵害,在某种程度上抑制社会创新驱动,损害中国品牌的国际形象,阻碍民族企业健康有序发展。
近日,在深入开展“昆仑2023”专项行动中,重庆市公安局打假总队指导梁平区公安局铲除了一个特大制售假冒品牌灯具犯罪网络,一举抓获龙某某等犯罪嫌疑人47名;查获假冒品牌灯具成品、半成品9万余套,假冒商标等包材28万余套;挽回企业经济损失300余万元,全案涉案金额逾1.5亿元。
主动作为,警企合作让打假效能最大化
“警察同志,我在网上花了2000多块钱买到了假灯具!”近日,王先生来到梁平区公安局食药环支队报案,称其在某网店购买的灯具背面贴了品牌商标,拿到线下专卖店核验,发现是假货。
经查,该网店未得到品牌企业授权,长期以正品售价六折的价格销售假冒品牌贴牌灯具,单月销售额高达15万余元。经调查发现,该网店负责人唐某从龙某某处购买大量白板灯具,自行打印某品牌灯具商标后贴标销售。
民警循线深挖了解到,龙某某伙同同乡亲友,在某工业园区租赁厂房,生产各类无标识白板灯具,租赁库房进行品牌商标制造和灯具贴标,再通过不同电商平台共20余个网店以打折促销等方式冒充正品牟取暴利。
一个层级分明、分工明确、抱团作案的犯罪团伙编织了涵盖生产制造、仓储运输、电商销售的犯罪链条。
龙某某等人销售假冒品牌贴牌灯具犯罪团伙,正是重庆公安早前正在调查的目标犯罪团伙之一。今年6月,重庆市公安局打假总队警务联络员在走访企业时便获得了假冒品牌灯具线索。
抽丝剥茧,让全链条“专业化”犯罪无处遁形
“通过前期调查我们发现,该犯罪团伙窝点多、分散广、流动性非常强。”梁平区公安局食药环支队支队长石勇表示,该犯罪团伙在制假售假环节极为“专业”,“通过全产业链‘专业化’操作,该犯罪团伙造成的危害在移动互联网条件下迅速扩散。
记者了解到,该犯罪团伙在上游生产三无产品、制作品牌标识、伪造公章文件,塑造正品形象。在中游,他们熟练应用网络营销和电商运营套路,用打折促销和虚假承诺“5年质保,用坏换新”诱导消费者下单,并以自己作为品牌代理商避免品牌方抽取分成为由,拒绝在合同中出现某知名品牌字样,并用伪造公章与消费者签订购销合同。在下游,他们以虚拟身份邮寄快递,并以各种反退货手段来规避自身暴露风险。不仅如此,该犯罪团伙专门寻觅亲戚老乡,扩大犯罪规模,并教授生产制造环节、剖析电商运营和社交媒体“玩法”,形成较为完备的全流程“传帮带”培训体系。
“因此,前期基础工作的扎实摸排和后期收网时机的果断决策就变得尤为重要。”重庆市公安局打假总队二支队政委吴语表示,为了尽快破案,重庆市区(县)两级公安机关食药侦部门共同选派业务骨干设立企业品牌刑事保护警务联络员,组成“双联络”小组,具体负责日常联络、问题收集、线索梳理、研判核查、案件侦破、协调转办等工作。
“经过缜密侦查,我们全面掌握了该犯罪团伙生产制造、仓储运输、电商销售的整条犯罪链条。10月13日,我们开展集中收网行动,同步捣毁制假售假及仓储窝点13处,这一制售假冒品牌灯具犯罪网络被成功打掉。”梁平区公安局副局长曹江介绍。
破案攻坚,强化知识产权刑事保护力度
“民警一次次来倾听我们企业的痛点和难点,并且反应特别迅速,打击卓有成效,让我感受到了执法的温度和力度。”某知名灯具品牌集团法务经理袁先生说。
近些年,电子商务经济突飞猛进,消费者网购需求越来越大,网店开店审核机制较为简单。在巨大利益的驱使下,制假售假人员从线下转战线上,并不断孵化售假店铺以分散风险。
“在当下的市场环境中,我们品牌方传统经销渠道需要降低成本,固有的销售渠道压力增加,加之依托于互联网制假售假的犯罪行为成本低、利润高、打击困难,种种因素对我们既有市场的冲击非常大。”袁先生说。
“相较于传统线下卖场仓储运输环节容易暴露,网上售假店铺即使被品牌方起诉,也可以在关闭店铺后开个新号另起炉灶。同时,其线下制假窝点也越发注重隐蔽性、分散性、流动性。”石勇说。
重庆市公安局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重庆公安机关将按照公安部“昆仑2023”专项行动的统一部署,继续亮剑各类侵权假冒违法犯罪,切实强化知识产权刑事保护力度,推行企业品牌刑事保护工作制度,警企合作让打假效能最大化,为优化营商环境、服务高质量发展贡献公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