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件回放
求票心切落入诈骗陷阱
去年4月,黑龙江哈尔滨的谢女士在购买演唱会门票时,轻信网友的“内部渠道”,向对方提供的陌生网站陆续转账5000余元。对方以转账失败为由,诱使谢女士点击另一陌生链接进行“退款”操作,结果她很快收到银行转出10万元的短信,才惊觉被骗。
无独有偶,今年2月,市民王女士为观看热门歌手演唱会,经社交平台联系上自称有“内部渠道”的谢某。谢某以“原价转让”为诱饵,骗得王女士6700元定金,并承诺邮寄门票,但此后谢某以各种借口拖延,王女士三次收到错误快递信息后,意识到受骗并报案。
案件分析
虚假信息吸引消费者“上钩”
上述两起诈骗案件的行骗手法相似,诈骗分子利用消费者购票心切,在社交、二手交易平台发布虚假售票信息,打着“内部渠道”“余票”旗号,以低价或原价转让为饵吸引消费者。有人“上钩”后,诈骗分子便引导受害人通过非正规渠道交易,如直接转账至个人账户、点击陌生链接填个人信息,从而骗取钱财。一旦消费者察觉,诈骗分子便拖延或失联,使消费者难以追回损失。
民警支招
认准正规渠道购票
曹博文(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公安局刑侦支队民警):
消费者购票时,应首选赛事主办方、正规票务平台或者授权代售点,避免私下交易以及通过非正规渠道购票,认真核对活动名称、场次、座位等信息。同时,要注意保护个人信息,不向陌生人透露银行卡号、密码、验证码,谨慎点击陌生链接、下载未知App,若遭遇诈骗,拨打110报警,并提供相关证据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