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件回放
汽修店老板买到假机油
去年5月15日,在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一汽修店内,多名陌生男子驾驶外地牌照车辆,冒充某公司工作人员向店主于某推销知名品牌润滑油,于某向对方支付8.45万元购买润滑油385桶。随后,于某在使用过程中发现疑似假冒商品,遂向酒泉市公安局肃州分局报案。根据线索,警方最终破获生产、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案,抓获犯罪嫌疑人25名,打掉犯罪团伙2个,捣毁制售假窝点16个,现场查扣假冒注册商标的知名品牌润滑油2000余桶,涉案价值3000余万元。
案情分析
从源头到终端“完美伪装”
在这起案件中,犯罪嫌疑人低价购买原油,自己租用场地,购买灌装机油的油泵、封口机、充气泵、称重秤等设备,私自进行灌装制作假冒注册商标的润滑油,进行线上线下同步销售。犯罪嫌疑人采用微信聊天推送、电话推销等方式,将假冒润滑油销往全国多地的汽车修理企业。汽车修理企业及购买人员再进行二次销售,从中非法获利,严重扰乱市场经济秩序。
每一起假冒机油案的背后,都有一个庞大复杂的黑色产业链,涉及生产、包装、运输、销售等多个环节,且十分隐蔽,增加了监管部门的打击难度。更为重要的是,高额回报吸引着制假售假者参与其中,让假机油乱象屡禁不止。这些假机油如同潜伏在暗处的“杀手”,悄无声息地侵蚀着车主的利益和行车安全,破坏了市场秩序与消费者的信任。
民警支招
“严打击+强宣传”维护市场秩序
妥生鹏(甘肃省酒泉市公安局肃州分局森林警察大队大队长):
广大消费者购买汽车使用的油类产品,千万不要贪图便宜,一定要选择正规品牌和销售渠道。若发现疑似假冒商品,要第一时间保留证据并及时通过“12315”或公安举报平台反映。公安机关要加强线索排摸,重拳打击各类涉知识产权类违法犯罪行为,同时也提醒广大企业要强化商标注册和专利保护意识,积极参与普法宣传,提升广大群众的知假辨假能力,共同营造尊重创新、保护知识产权的法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