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中午,在河南省洛阳市开元大桥旁,洛阳市公安局西工分局刑事侦查大队民警雷霆出击,当场抓获2名“取款手”。看着被控制的嫌疑人和被查获的现金,受害人潘先生仍心有余悸,满心皆是后悔与羞愧。
5月5日晚,潘先生独自在家浏览网站,沉浸在网络世界的他,看到屏幕上弹出一个售卖情趣药品的广告窗口,“快速见效”“保密配送”等字眼,瞬间勾起了他的好奇心。冲动之下,潘先生点击了广告链接,下载了一款App并完成注册登录。民警后续调查发现,这正是骗子实施诈骗的第一步。
刚完成注册,一名“客服”人员便主动联系潘先生,热情又详细地向他介绍各种产品的功能和使用效果。在对方极具诱惑力的描述下,潘先生动了购买的念头。然而,“客服”告知,由于产品特殊,需要先在App内垫付转账并完成指定工作任务,完成后商家还会返利。
潘先生没有多想,便按照“客服”的指导,向对方提供的银行账号进行转账。前两次任务完成后,潘先生顺利得到了返利,这让他对平台的信任度大增,却不知这正是诈骗分子精心设计的陷阱,为的是让他放松警惕,通过小额返利获取信任,为后续大额诈骗做铺垫。
当潘先生完成第三次任务后,发现账户里的钱无法提现。面对潘先生的质疑,“客服”以操作错误、账户需要修复等理由,要求潘先生进行线下交易。随后,潘先生添加另外2名“工作人员”为QQ好友。
5月10日中午,对方指示潘先生将现金放在洛阳市开元大桥某处草坪上标记的位置。已被深度洗脑的潘先生携带3.5万元现金前往,完全未意识到这是诈骗分子设计的取款陷阱。
在整个过程中,“客服”不断向潘先生强调,所购药品属于违禁品,必须严格保密。5月10日11时许,洛阳市公安局西工分局接到反诈预警指令,显示潘先生可能遭遇电信网络诈骗,遂组织民警立即联系潘先生,但由于被“客服”恐吓,潘先生在电话中不敢对警方说实话。
凭借丰富的办案经验,民警依据掌握的线索,追上正在送现金的潘先生。直到听了民警的解释和耐心劝说,潘先生才意识到自己被骗。随后,民警假扮受害人,在取款地附近精准布控,当场抓获2名“取款手”丁某和贾某,为潘先生挽回了3.5万元损失。
办案民警介绍,这是一种复合型诈骗,诈骗分子首先在涉黄网站投放低价情趣用品广告,利用用户隐私顾虑和羞于报警的心理精准“钓鱼”。随后以“特殊商品”为诱饵,诱导支付小额订单,再编造“订单异常”等借口制造信任危机。接着通过“刷单返利”模式,前期返还小额佣金获取信任,后期以“连环任务”等话术骗取更多钱财。在整个过程中,诈骗分子还会利用受害人担心隐私泄露的恐惧心理,威胁“曝光浏览记录”,迫使其持续转账。
警方提示
广大群众在生活中需远离涉黄平台,不点击涉黄短信、链接和广告,这里面往往暗藏陷阱,是诈骗分子的重要引流渠道。不随意下载可疑App,许多App就是实施诈骗的工具,一旦下载注册,公民个人信息和财产安全都将受到威胁。
凡是需要垫资转账的都是诈骗,无论对方如何花言巧语,都不要轻易转账。若公安机关核实资金情况,说明您可能已遭遇诈骗,务必如实陈述,及时报案才能最大限度挽回损失。在诈骗套路不断翻新的当下,唯有时刻保持警惕,增强防范意识,才能守护好自己的“钱袋子”,让诈骗分子无机可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