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近期“培训贷”乱象有所抬头,一些不良培训机构以提供高薪就业机会为幌子,诱导求职者特别是应届毕业生签下“培训贷”合同,支付高额培训费用。不少求职者陷入这一圈套,不但没能找到工作,还要按时还贷,苦不堪言。
这一“招转培”的套路完全是一种违法行为。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不得要求劳动者提供担保或以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因此,应聘工作本身不需要任何费用。
实际上,只要“培训贷”合法合规,不涉嫌欺诈,也无可厚非。据报道,一些培训机构销售人员声称的“分期”“无息”贷款,往往利息很高,而且贷款一旦逾期,就会产生高额罚息。更有甚者,一些培训机构还会选择中途关门跑路,让消费者只能独自咽下苦果,继续偿还金融贷款。
近年来,“培训贷”乱象较为常见,严重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因此,消费者需要增强防范意识、维权意识,在考虑“培训贷”时,要先查看对方是否具备相应资质,根据自身偿还能力作出理性选择。对于贷款合同也要认真了解,防止上当受骗。
对于“招转培”的套路,有关部门要加大监管力度,做到“双管齐下”:一方面要加强对培训机构的监管,严厉打击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督促其尊重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加大不法商家的违法成本。另一方面,要加强对金融机构、贷款公司的监管力度,督促其守法经营、诚信运营,不得与培训机构沆瀣一气欺瞒消费者。
在此基础上,要遏制“培训贷”乱象,还需建立健全常态化、长效化的监管机制,完善行业准入、运营监管体系等相关规定,引导行业步入发展正轨,方能做到标本兼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