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不仅为我们带来了便利,也带来了新的风险和挑战。最近,有报道称,一些诈骗分子利用AI技术进行变脸和拟声,以此专门针对老年人进行诈骗,这一现象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老年人作为数字时代的弱势群体,网络知识获取渠道单一、防范意识差,在健康、经济、情感等方面具有多层次需求,极易成为诈骗目标。这类诈骗的手法主要是通过AI技术模拟他人的面貌和声音,以假冒身份来骗取老年人的信任。骗子可能会伪装成受害者的亲友,或者是一些他们信任的机构代表,通过视频通话或语音电话进行诈骗。这种高仿真的伪装让许多老年人难以分辨真假,从而上当受骗。
这些诈骗案件中,骗子往往远程操控、使用新型网络技术手段,给公安机关办案带来较大困难。因此,加强老年人的防范意识,提高其对新型诈骗方式的辨识能力迫在眉睫。笔者认为,应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是加强安全教育。线上在新媒体上加大宣传,线下定期举办老年人群体接受度高的宣传活动,采取现身说法,让老年人对一些常见的诈骗手段有所警惕。同时,应鼓励年轻人多关心家中老年人,鼓励其对老年人进行反诈科普教育。
二是完善协同治理机制。从预防角度,应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整治规范存在诈骗苗头的机构;落实法律援助制度,整合社会资源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服务;从打击角度,各级公安机关应对诈骗行为进行精准严厉打击,依法查处惩治诈骗分子,全力追赃挽损。
三是推动推广技术创新与应用。加大对诈骗识别技术的研发投入,在老年人常用的软件中嵌入诈骗识别系统,向老年人普及使用方法,在诈骗行为发生时迅速识别并制止。通过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推出适合老年人使用的智能软件,帮助老年人防范诈骗,保障其合法权益。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公安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