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实时定位、视频通话、社群互动……拥有多种功能的儿童智能手表成了小朋友社交的“硬通货”。但随着儿童智能手表市场的扩大,产品品牌、功能越来越多,相关乱象和家长的担忧也随之而来。据报道,有家长投诉,孩子在手表内置的学习App内充值了千余元玩游戏,还有的家长发现孩子手表收到了擦边内容。
儿童智能手表可以用于学习,还可以交友、娱乐,并拥有通话、定位等实用性功能,方便家长查询孩子出行轨迹,保障孩子出行安全,因此受到家长和孩子的青睐。但同时,儿童智能手表暴露出的功能繁多、诱导消费、推送成人网文、侵犯个人隐私等问题,也引发广泛关注。如何让儿童智能手表既便利孩子学习生活,又不危害身心健康,是一道监管必答题。
部分商家无视儿童身心健康,以诱导消费、推送未成年人不宜信息等方式拓展儿童智能手表应用,不仅毫无道德底线,也践踏了法律红线。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网络产品和服务提供者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诱导其沉迷的产品和服务。网络服务提供者应当针对未成年人使用其服务设置相应的时间管理、权限管理、消费管理等功能。广告法规定,针对不满十四周岁的未成年人的商品或者服务的广告不得含有“劝诱其要求家长购买广告商品或者服务”的内容。因此,对不良商家的不法行为,要依法予以整治,为儿童智能手表加上一把“安全锁”。
确保儿童智能手表既安全又智能,需要合力共治。一方面,要在监管上做“加法”。网信、公安等部门要依法依规对此类问题突出的平台、机构从严惩处;教育部门和学校要多层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孩子抵御不良信息的能力;家长在购买此类产品时,应详细阅读使用规则,关闭不必需的应用,避免孩子沉迷于儿童智能手表。另一方面,要在儿童智能手表不良影响方面做“减法”。儿童手表国家标准覆盖了儿童手表的定位性能、通话、信息安全等关键质量安全和性能指标,《儿童智能手表个人信息和权益保护指南》于今年3月11日正式实施,为依法监管儿童智能手表的生产和信息推送提供了基本遵循。相关部门应针对儿童智能手表应用中的诱导消费、暴露隐私、推送不良信息等问题,全链条强化监管,倒逼商家增强行动自觉,生产适合儿童身心健康的智能手表。此外,应推动儿童智能手表在监护人控制、网络信息内容安全等方面,形成行业遵守的统一标准和模式,确保手表内的各类应用规范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