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法分子通过社交账号,声称“交3600元就可后台改分”,让受害人掉进了诈骗陷阱。这是近日发生的一起典型诈骗案件。面对不断翻新的诈骗手段,相关部门应以科技为刃、以数据为盾,构建精准反制体系,坚决斩断诈骗链条。
钓鱼网站、木马链接、伪造通知等往往是涉高校招生诈骗的“第一环”。相关部门需建立涉高校招生诈骗关键词实时监测系统,对“内部改分”“计划外指标”等敏感词汇进行全网扫描,一旦发现可疑链接或钓鱼网站,立即启动快速封堵流程,将诈骗信息扼杀在传播初期。针对考生遭遇的“社交账号诱导转账”等场景,公安机关可联合金融机构开发可疑交易识别模型,对“改分费”这类符合诈骗金额特征的转账,自动触发风险提示,同步通过高考反诈专线联系考生核实。对于“木马病毒窃取信息”“伪造录取通知附带付款码”等新型手段,要强化技术拦截能力,联动银行冻结涉案账户,实现“信息传播即拦截、资金转移即阻断”。
面对诈骗手段的智能化演变,传统防控方式已显滞后,需要借助人工智能打造高校招录反诈作战中枢。当考生搜索“高考改分”等关键词时,模型能瞬时匹配相似案例,通过搜索引擎弹窗推送风险提示;当检测到“向陌生账户转账”这类高度吻合诈骗特征的行为时,可自动触发分级响应机制,联动银行实施紧急止付。这种集成化、智能化的作战模型,能将科技赋能转化为识别更精准、响应更迅速、拦截更高效的实战能力。
科技是对抗诈骗的利器。惟有将数据整合、智能预警、技术拦截深度融合,才能构建起“事前精准识别、事中高效阻断、事后快速追溯”的全链条反诈体系,让每一位考生在清朗的招录环境中,凭实力赢得属于自己的升学机会。
(作者单位:江苏省丹阳市公安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