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法治日报》报道,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网络上存在将校园暴力娱乐化的趋势,一些人甚至用校园暴力进行引流。在短视频平台,“校园霸凌”成了部分创作者的“灵感源泉”。目前流行的微短剧也充斥校园霸凌情节,其中不乏父母发现孩子被霸凌后“以暴制暴”等场景。
校园暴力娱乐化现象值得警惕。一则,其所带来的示范效应不容小觑,有些行为被搬到所谓的搞笑视频中,被认为是在恶搞,而错误的引导会产生示范效应;二则,校园霸凌娱乐化会导致施暴者不再有罪恶感,从而在实施校园暴力时没有压力,也容易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一些网友对校园暴力的认知和态度;三则,校园霸凌娱乐化严重污染网络空间。
校园暴力娱乐化趋势需要加强治理。依据《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所谓的“校园暴力梗”属于低俗短视频的治理范畴,但这类短视频往往处于“违法”与“失德”边界的灰色地带。于此,相关部门当给予重视,一方面加强监管执法,对违法违规的依法从严处理;另一方面可以定期公布相关处罚的典型事例,逐步明确短视频的合理创作边界。
面对校园暴力娱乐化现象,网络平台应当切实负起责任。要加强监管审核,杜绝问题视频上线;对于已经发布的涉及校园暴力娱乐化的内容,要加强管理、及时下架。
此外,对于短视频创作者而言,应该遵守法律法规,创作视频不要玩“校园暴力梗”,不能为了流量而毫无底线。同时,广大网友应积极举报上述视频,学校和家长应当积极引导孩子思考分析此类视频的负面影响,防范校园霸凌,拒绝校园暴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