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机关作为维护生态安全、打击违法犯罪的主力军,要坚持“主动警务、预防警务”,在强化重点打击、推动源头治理上下功夫,对危害国家保护鸟类等野生动物犯罪实行“零容忍”,不仅对现案重拳出击、露头就打,而且要坚决铲除犯罪滋生土壤,形成震慑态势。
广辟信息来源,注重摸排线索。危害国家保护鸟类等野生动物犯罪具有隐蔽性强、职业化明显、涉网问题突出等特点,“坐等线索上门”难以适应新时代执法办案需求。公安机关必须坚持“铁脚板+大数据”,构建多维度、多渠道的信息来源体系,对犯罪线索及时发现、深度挖掘、精准摸排。民警要深入各类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候鸟迁飞通道、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以及国家保护鸟类等野生动物经常出没的山林村庄、田间地头、河道鱼塘等重点部位,通过走访调查和实地勘查,发现蛛丝马迹,追踪可疑线索。要密切关注交易野生动物或提供相关交易信息的互联网平台,加大网上巡查力度,围绕有价值的问题线索立即开展落地核查。要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汇聚数据资源,加强与相关部门信息共享、资源整合,持续推动科技赋能,让数据跑路,对网络化犯罪实施预警研判、精准打击。
突出工作重点,开展深挖彻查。危害国家保护鸟类等野生动物犯罪成本低,一些不法分子长期纠集、组织严密、分工明确,逐渐呈现产业化、链条化发展趋势。以往“就案办案”的思维已跟不上当前犯罪形势的发展变化,公安机关必须坚持“以专业打职业、以团队打团伙”,提升打击效能。一要突出重点场所查。围绕“四场”(驯养繁殖场、农贸市场、花鸟文玩市场、矿场)“三店”(山货店、古玩店、宠物店)“两园”(植物园、动物园),重点清查以合法经营为掩护对野生动物“洗白”等问题。二要突出重要时段查。不法分子为逃避执法打击,大多选择山高林密、人迹罕至的区域狩猎,选择夜间、城乡接合部等人员、车辆少的时间段和地段交易,尤其是候鸟迁徙季、逢年过节前更是违法犯罪活动高峰期,公安机关要做到周密部署,精准施策。三要突出重点行业查。针对犯罪分子大多有相关从业经历的情况,公安机关要紧盯相关行业,依托基础数据,串联并案,比对碰撞发现新的案件线索。
加强类案研究,着力破案攻坚。危害国家保护鸟类等野生动物犯罪涉及“猎捕、收购、运输、出售”等多个环节,公安机关要坚持“上下游一起查,全链条一起打”。一是重拳出击打团伙。要将打击矛头对准长期从事危害国家保护鸟类等野生动物犯罪的职业化团伙,按照“上查猎捕源头、下追销售末端”思路,绘制清晰犯罪组织架构图,对跨区域、系列性等重大案件,先研判后行动,做到一查到底,一网打尽。二是深入幕后打市场。近年来,随着执法打击力度加大,非法交易国家保护鸟类等野生动物变得更加隐蔽化,流动性更强,“地下黑市”依然存在。对此,公安机关要采取更加机动灵活的手段,固定证据,主动出击,确保一举摧毁幕后市场根基,让市场变得更加干净。三是卡住要塞打通道。要牢牢把握物流运输环节,全面掌握公路、铁路、水路等重要交通枢纽设置情况,实时开展专项打击,坚决斩断非法运输通道。
(作者单位:湖北省公安厅环食药侦总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