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治安打击整治行动开展以来,涉诈黑灰产业违法犯罪活动得到有效遏制,公安机关工作成效显著。然而,近期各地出现的新型电信网络诈骗警情也提醒我们,诈骗套路多、窝点追踪阻力强、一线劝阻难度大等问题不断挑战现有反诈体系建设。“打防管控宣”系统治理须进一步走好“群众路线”,群防群治是重中之重。
现实工作中,电诈类型多样,其中以网络贷款、网络刷单、“杀猪盘”、冒充客服人员最为常见。这些陷阱惯用精准套路,诓骗年轻人网贷、老年人领鸡蛋、白领理财等,诈骗方式愈加智能化、隐蔽化、低成本化。深陷其中的普通人难以识别其中端倪,一旦上当受骗,个人易致贫、返贫,国家经济安全相应遭受威胁破坏。
天地之大,黎元为先。打击电诈在保护个人信息、规范行业发展、稳定社会秩序等层面意义重大,是保障群众幸福生活的重要屏障,全民反诈已成为社会的普遍共识。今年6月,中宣部、公安部联合启动以“警惕诈骗新手法,不做电诈工具人”为主题的“全民反诈在行动”集中宣传月活动,反诈宣传力度进一步加强。反诈知识入脑入心,宣传的目的不只是规避无谓的经济损失,还在于防范有人因法律意识淡薄触碰“帮信罪”“掩隐罪”,受到本不该有的法律处罚。
让反诈意识落实到行动,以全民反诈震慑“精准诈骗”。为有效打击电诈违法犯罪活动,全国公安机关在“云剑”行动框架下,持续深入开展“断卡”“断流”“拔钉”等专项工作,形成强大震慑效应。各地也积极建立反诈预警劝阻体系、反诈宣传教育防范体系等,使得“广撒网”式的诈骗方式成本变高、收益变少、风险变大,有力挤压了涉诈犯罪生存空间。
不可否认的是,即便接受了反诈宣传,在面对迷惑性、指向性极强的新型“定制圈套”时,部分人群仍容易将防骗意识置之脑后。因此,全民反诈绝不应是口号式宣传,所有反诈知识应脚踏实地融于工作、生活。一方面,公安机关要立足多警种多部门合成作战,强化警、社、企联动的反诈机制,不断升级防范治理技术,做到专班运作、全量筛查、指令下达、协同作战等多环节迅速联动,最终落实到一线劝阻工作上;另一方面,“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社会各界须认识到所承担的反诈主体责任,形成对该类案件司法处置的系统化认识,积极配合公安机关开展全民反诈工作,将反诈防控变被动为主动,形成齐抓共管、群防群治态势。